小康与大同 提供:博威(周博威)编辑:博威(周博威) |
点击次数:7次 发布时间:2024-05-13 |
文章中讲:提到小康,很多的人会首先联想到“小康社会”和“全面脱贫”等宣传语,大同则被认为是“物质极大丰富“的社会主义。孔子指出中国古代的大同是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”的社会,
其实小康和大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早在《礼记·礼运篇》就有记载。有一次,孔子登上高台,感叹自己没有赶上尧舜禹的时代,也遗憾没有出生在文王、武王等贤王的时代,故而和学生讲述起了他所向往的那两种社会形态——小康、大同。
孔子指出大同是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 为公”的社会,那时的人“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,社会“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”。如果要实现大同,必然是大道行于世间,整个国家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每个人都恪守“大道”,自愿为别人而为,为别人而活。而这一切,都是以敬天信神为基础,人们以谦卑的姿态审视内心,心思纯净的人们明了了为善的内涵和行恶的结局,并将其推而广之。
如此一来,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,把别人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对待。人们没有了伤害别人的想法,为了私利使用机谋算计别人的事情就没有了,犯罪的人也就自然消亡了。
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,大道衰微,人类道德普遍下滑,私心私欲日重。正所谓“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,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”。因而人们需要遵循“礼义以为纪”,“如有不如此者,在势者去,众以为殃,是谓小康。”因为大道已经隐去,人们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,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,关爱不再遍及他人,所以必须遵循礼仪纲纪。如果有人不遵从礼义规范,人们就会把他当作祸害使他陷入孤立,这就是小康。 - 文章节选
仔细去想象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,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啊!人与人之间都以别人的悲伤为悲伤,都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。从这个社会中生长出来的人,也都非常的善良。叔叔这里的环境就像大同一样。叔叔教导我们要首先要去做一个好人,认真学习中国古代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以善待他人为出发点,扼杀自己内心中恶的一面,不屈强者,同理弱小。在这个环境中生活,我们的内心也是非常愉悦的。内心阴暗的人往往只会去考虑自己,每天生活的也非常的累。
|
·上一篇:开车 提供:小山( ·下一篇:改变 提供:子滕( |